文章出处:http://www.iheima.com/archives/38276.html 觉得写的非常好,扒拉下来自勉。
…
近距离观察那些喜爱把自己“明星化”的企业家们,不难看出两种心态交织产生的驱动力:一曰弱者心态,二曰投机心态。
首先,所有乐于此道的企业家,基本上分布在三种状态里:苦、牛、傻。因此分别受到三个欲望小鬼儿的支配:表白欲、表达欲、表演欲。一万小时的苦之后如果未如期见到牛×闪闪,人本能地需要找到宣泄情绪、推卸责任的出口,晒伤口、拉垫背、诉冤情是常见戏码。这时人往往变身祥林嫂,表白,没完没了地表白,试图给人们的观察“纠偏、翻案”,倘若再辅之以当众“哽咽”甚或“落泪”,就是一个绝佳的封面报道。如果幸运地走上了牛×的道路,那么不禁意气风发起来,觉得自己的经验教训简直已经炼出了一部九阴真经,岂可埋没在一家公司里,必须放之四海而皆准,因此对兄弟企业、公共事务、社会热点充满了表达的热情,凡事都忍不住侃侃而谈,指点一二,“民主正义、绝对理性、普世价值”等大词儿是成建制使用,有了微博之后表态和站队更是实现了零成本扩张。若是真相信了自己的牛×,那么必遭雷劈,不出一年就会变成舆论生态中的傻子,表演欲望越来越强,表演痕迹越来越重,俨然成为抢戏的戏霸,让人忍不住温言相劝:戏过了,戏过了嘿!不论是表白、表达还是表演,说白了还是一个士农工商忝陪末座的弱势心态,周身充满了不自信,急吼吼地要向谁证明自己是一个比自己更好的自己。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非常实在的投机心态在驱动着人们,也就是经营运作手法里所谓“抄近道儿、干俏活儿”的公关技巧。短时间内捧红一个具体真实的领军人物,当然比塑造培育一个理性抽象的企业品牌要容易得多,成本也低得多。把企业家人格化(甚至神格化)的个人品牌作为支点,让企业由此大力撬动外界资源,是一种低成本、高回报的无形资产经营杠杆。当年曾经有一位企业大佬传授秘笈:一寸新闻超过一丈广告。因此这位大佬多年来亲自抓公关,曾经炮制过上到新闻联播下到盗版书摊的各种新闻热点,多少次在危急关头凭借“四两拨千斤”的PR技巧将舆论焦点转向,把自己塑造成为一个金光闪闪的“中国好榜样”。不过,持刀杀人者必将死于刀下,当你像孔雀一样美丽开屏的同时也就把丑陋的屁股暴露在人前,不到三年时间,这家企业已经成为中国最臭名昭著的公司之一,大佬也变成了公司背负的最大的品牌负资产,留给后来者的信誉修复难度简直令人绝望。
让我们更有建设性一些。不论从在中国做商人天生的弱势心态,还是现实中“多快好省”的投机心态出发,倘若企业家的公众化、明星化趋势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必须时时默念一句明哲保身的符咒:十分红处变成灰。烈火烹油,繁花似锦,且莫喜大红灯笼高高挂,岂不闻古今中外老少咸宜的普世性真理一句:红灯停,绿灯行?前方红色警戒,敬请小心绕行。
…
分享的文章不错,看完啦
那位臭名昭著的公司大佬是谁?国美的黄么
没有特指,你认为是谁,就是谁,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