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 点点开发者日志】
如今在IT界,不知道乔帮主的,几乎很少了,一般闲聊,或者争辩的时候,总会拿出乔帮主的某某经历做自己的论据;或者看着昂贵 iphone 成为街机,等等等等,都无法避免他的影子出现在自己的周围,就像那天看见因为乔布斯辞职,新浪微访谈中,有人问周鸿炜,你认识乔布斯么?你见过他么?他对你产生影响么? 周说,每个人都无法逃避他的影响。
今晚不想看书,不想写程序,刚看完乔布斯的斯坦福大学演讲,比较激愤。
之前,我对乔布斯的唯一印象,就是《Pirates of Silicon Valley》里面那个追求自身价值近乎于宗教般执着的疯子,比片子里面阴险的比尔盖茨更让人受不了。我倒是比较崇拜沃兹尼克,一个技术达人——当时我的人生定位就是做一名技术,或者说,一个木匠,一个工程师。或许是那部片子拍的比较片面,而且是1999年拍的,那个时候没有ipod,没有iphone,ipad等等,也许拍的不是很全面吧。
之后,我对他的就不怎么了解了,今天偶尔看到他的演讲,说说我的看法。
首先是演讲的声音,我之前总以为,老大应该是比较沙哑,具有穿透力的声音,该像《教父》里面的马龙白兰度那样让人觉得害怕,敬畏。还有之前唯一亲眼见过的身价过亿的大Boss,也是声音洪亮,低沉,让男人皮软,让女人撒娇。可是乔布斯却是比较中性的声音,和他的白胡子秃顶完全不相匹配,那应该是年轻人的幼稚的声音,应该是小伙子的表白的声音。这点,我相当无法理解。
然后是“演讲稿”,的确,乔布斯作为一个大学毕业的邀请发言嘉宾,必须得有像样的演讲,那么演讲稿必然不可少;要在短短的十几分钟内把自己的人生前面有价值的东西告诉后生们,必须得有长时间的准备,必须要演讲稿,这点无可厚非,但是——这里的“但是”转的有点大,我曾经参加过国内两所顶级大学之一毕业典礼,典礼上也邀请了一名校友企业家,也上台做了十几分钟的演讲,没有演讲稿,没有层次,没有组织,一顿乱侃,说了自己的找投资的经历,说做技术就得到处让人知道你做的技术,不然人家打电话相互询问好友是不是可以投资的意见的时候就不知道你的价值,云云,我是如此的仔细倾听这个演讲(因为我是旁听的毕业典礼,所以很仔细地听),都只能听出这一点点他自认为有价值的内容,其他的同学们呢?好了,不说了,不然晚上要喷火,睡不着了。
再者是演讲内容,不得不承认——相当精彩,相当让人有回味的余地,我得出的结论就是3点:
- 不能逼迫自己从事不喜欢的事情,做自己喜欢并且认为有价值的事情。
- 与死神见一面之后才能懂得更多
- 成为一个饥饿的疯子,疯狂的向未知领域觅食
这些都是在各种励志、创业的期刊书籍里面常见得到的,乔布斯巧妙的将其结合自己的经历,再说一遍,非常具有说服力。当你看得这些书,这些演讲越多的时候,你就难免会发现他们相互关联的地方,再听,就都一个样了,然后,就会发生共鸣,共鸣,就会模仿着去做。
也许,人生就是在学习、模仿之中成长,只不过在最辉煌的时候,做出了那一点点创新,之后,很多人都因为那些创新而记住了你,然后你又重新被人学习、模仿,然后创新,万物轮回。
乔帮主,一路好走,你当初所说的改变世界,你已经做到了,现今人们几乎无法避开你所带来的影响了。
PS:写完这个日志之后,老乔竟然挂了,哎最后一句“一路好走”实在不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