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给那些和我一样过年感觉到乏味、失落的人们)
今年又不能回老家过年了,因为父母已经过来一起住,外加孩子很小,从北方回到南方没有暖气的地方,想想都觉得冷。今天大年三十,北京空气质量非常好,天气也很配合,阳光明媚的,但是自己却和往年一样,没有感觉到什么特殊的气氛,我说的特殊的”特殊的气氛“是那些留在自己童年脑海的那些,你懂我在说什么,对吧?
在小的时候盼望春节,盼望的是假期、零花钱、好吃的、好玩的,这些都是平时享受不到的,当然,最盼望的是和小伙伴们一起去电脑室,打游戏。可是现在,作为一个而立之年的中年人 ,这些要么就是平时也有,要么就是再也回不来了,总之,”特殊的气氛“是一点也没有了。这种感觉应该不是我的特例,当稀缺都已变成成平常物,还有些东西一旦失去就永远失去了。突然间想到春晚的导演,以前,随便唱首歌,都能挑起祖国大陆的人们各种情绪,现在即便是特效、灯光、舞美再怎么出色,也很难拨动大多数人的心弦。反而是那个不经意的”猴腮雷“火遍大江南北。
现在越来越感觉到教科书上的一句话是多么的有道理了,”(从阶级矛盾转向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以前就是那么一背,现在才感觉说的真NB。感觉我们目前的社会生产力、创造力,完全跟不上形势,才是目前导致年味越来越不足的真正外部原因吧?
突然想看看美国人是咋过年的,虽然我没有去过美国,但至少知道”好莱坞“是怎么过年的吧?《小鬼当家》,全家去度假;《真爱至上》,全家去度假;《恋爱假期》,单身去度假。。。好吧,城会玩。难道几十年之后,我们的生产力满足的时候,就是全家出去度假来解决每年过年的”特殊的气氛“么?我也不知道。因为从文化角度上来说,走亲访友的过程必不可少,但从家庭成员兄弟姐妹的减少、交通的越来越便利来看,这些传统方式根本无法满足过年长达近十天的假期。
还记得我小时候过年,先是和父母祭祖,同时走亲戚,流程下来需要两到三天,然后就去和小伙伴玩耍去了。再到大一点,发现亲戚们(堂表兄弟姐妹)开始了打麻将,小伙伴们开始了在棋牌室里玩《天黑请闭眼》和《三国杀》。再到后来工作了,就听说老家的小伙伴们开始开着车到处游山玩水去了。我嘛,既不会扮杀手也不会当奸臣,同时也没有车。
细细想来,是世界变化太快,原来,我这个宅男跟不上节奏了。
作为被老婆评为”dull boy“的宅男程序员,平时就爱读点书,写点小项目什么的,有了孩子就逗逗小屁孩,平时也自我感觉良好。突然到过年了,却有点迷茫了,电视上那些合家欢乐亲友热闹的广告,仿佛让自己感觉有点像局外人。其实,我也追求某些体验的升级,只是方式不同罢了,我喜欢通过小说里面的主人公一起去体验世界,通过通俗心理学的知识去体验社会,没有什么不好吧?我也爱社交哇,不过是与那些用过我的软件、游戏的用户和玩家进行的……
写到这里,自己突然想通了,之所以感觉到有点失落,不是因为自己失去了什么,而是因为去羡慕那些曾经选择放弃了的东西。
世界那么大,你该出去走走,平凡亦为幸福,遗忘才是快乐。
文青等等君!